——以闵行区为例
我国在很大范围内普遍存在大量引入外来植物的现象。乡土植物受到冷落[1],目前乡土植物的生存与外来植物引入的矛盾仍未得到实际解决。
目前有大量本课题研究分析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的应用,但能实地调查收集真实数据,用问卷加以侧面辅助分析乡土植物在上海城市绿化的应用情况,并且结合上海具体实情分析其影响因素的几乎没有。
本课题选择在上海闵行区选取7个城市绿化样本(分为城市公园和小区绿化两种类型)。在闵行区做实地调查是因为闵行区在上海综合水平处于中等,因此以闵行区为例更具有参考价值;7个样本的选择要求建造时间和绿化面积有一定跨度的标准(各样本时间跨度>5年,面积跨度基本>3万平方米),真实统计乡土乔木在闵行区城市绿化的应用用情况,选择用植物中乔木种类进行采集和分析是考虑到目前上海出版的《上海树木图说》可以作为区分乡土乔木和外来乔木的准确标准,且采集乔木种类相较而言难度低,不容易产生种类疏漏。接着进一步通过资料调查和问卷调查,初步得出结论:建造时间对乡土乔木在城市绿化中有影响,绿化占地面积对乡土乔木利用率不产生影响。现状:上海对于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情况有一定改善,但更倾向于在城市绿化中种植外来植物。因此分析上海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中利用率低的影响因素,对其应用情况提出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乡土植物;闵行乔木;城市绿化;利用率
2.引言
自19世纪中叶开埠以来,上海对外贸易往来密切,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人类干扰频度高,上海成为外来物种较多的地区之一。上海原生植物约有290种,一些分布范围极小,数量稀少的植物正面临消失的危险。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上海城市植物材料名录》:外来和栽培的被子植物达81科191属378种。但在乡土树种的使用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从2000年4月杨学军等对155个城市绿化植物群落的调查结果中发现,乡土树种中出现率大于30%的只有香樟1种,10%一20%之间的有女贞 、蚊母树 、石楠 和海桐4 种[2]。但是否上海对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利用率低的情况有所改善却无从得知。
本课题从建成时间,绿化面积和城市绿化类型三个方面初步调查目前乡土植物在上海城市绿化真实的应用现状和影响,从而进一步探索乡土植物资源、政策引导,对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的应用标准是否是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利用率的影响因素,最后对其应用情况提出建议和展望。
3.文献回顾
乡土乔木(本土乔木):
指当地士生士长的树种,是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土壤条件达成稳定平衡,对原产地环境具有天然的适应性的树种。[3]
外来乔木:
指那些出现在过去或现在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树种(不包含归化种)。
归化种指不依靠接的人为干预而能持续繁殖并维持种群超过一个生命周期的外来植物,它们常常只是建立自然种群,尚未形成入侵。[5]
4.研究方法与参考标准
4.1研究方法
文献法:搜索专业网站与上海自然博物馆乡土乔木资源,集结基本概念与研究思路。
实地调查法:选定时间和面积上有一定跨度的公园和小区(各样本时间跨度>5年,面积跨度基本>3万平方米)作为样本拍摄乔木种类照片。
统计分析法:对采集的乔木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与统计
(其中当假设的影响因素无法直接判断时,采用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实质上就是研究X(自变量,通常为量数据)对Y(因变量,定量数据)的影响关系情况
4.2上海市乡土乔木与外来乔木对比分析参考标准
乔木种类区分基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上海城区野生高等植物图谱》[5]和《上海树木图说》[6]
注:有乔木物种评判标准矛盾的以较新出版的《上海城区野生高等植物图谱》为准
5.讨论分析
5.1(1)建造时间对小区类型本土乔木在绿化中利用率的影响
5.1(2)建造时间对公园类型本土乔木在绿化中利用率的影响
图一图二表明:小区类型本土乔木在总乔木种类的占比随着建造时间先减小后增大,但增大后的占比并没有超过原先的最大值。
图三图四表明:公园类型本土乔木在总乔木种类的占比随着建造时间先减小后增大,但增大后的占比并没有超过原先的最大值。
总体来看,建造时间对本土乔木在城市绿化中有影响,上海对于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情况有一定改善。
但比较图一和图三,发现本土植物在园林绿化应用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平均占比34%),而外来植物处于强势地位(平均占比66%),显示上海更倾向于在城市绿化中种植外来植物。
5.2绿化占地面积对本土土乔木在城市绿化中中利用率的影响
注:
各样本绿化面积统计方法:绿化面积=绿化率*占地面积
闵行文化公园须排除它正在修建的面积,体育公园须排除其体育馆的占地面积
表一 定量研究绿化占地面积对乡土土乔木在城市绿化中利用率的影响
从表一可知,将绿化占地面积(万平方米)作为自变量,而将乡土乔木利用率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从上表可以看出,模型公式为:乡土乔木利用率=0.330-0.003*绿化占地面积(万平方米),模型R方值为0.029,意味着绿化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可以解释乡土乔木利用率的2.9%变化原因。对模型进行F检验时发现模型并没有通过F检验(F=0.149,p=0.715>0.05),也即说明绿化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并不会对乡土乔木利用率产生影响关系
图五和图六表明小区类型的园林绿化乔木种类相较而言更为单一。
小区种类单一:一方面是因为小区绿化面积较公园而言比较小,自身能承载的种类就不多。另一方面就是小区较公园功能的不同。
正是因为这种功能上的不同,让小区对植物的美观需求更低,后期对植物维护和管理的资金投入少。由此推测乡土乔木其适应力强,能调节生态平衡的优越性更应该在小区的绿化建设上有优势,更能满足设计者的需求。然而调查的结果却仍是乡土乔木的利用率低与外来乔木的利用率。
综上,根据实地调查观察到的表层现象,进一步调查本质上影响乡土植物在上海城市绿化利用率低的因素。
5.3 由5.2推出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乡土植物本身的优越性,而是人们对于乡土植物的态度和认知缺陷,所以课题接着采用问卷调研当代上海居民对下面常见10种乔木的熟悉度和认知程度,从而侧面探究乡土植物在上海城市绿化的利用情况和居民是否对本土植物有一定了解。
以问卷形式调研,共收集到212份答卷,有效答卷209份。
图七本土乔木5种(表中标绿),外来乔木5种(表中标红),让答卷人按照题目多选(皆是提供图片选择)
图七显示上海居民在这10种乔木中对樟树,棕榈,桂花的熟悉度超过50%。乡土植物在上海城市绿化利用情况并不明显,但也不处于优势地位。
其次发现居民对于乡土植物和外来植物的判断过于主观,棕榈熟悉度高达59%,认为是外来植物的人却高达51%,可见乡土植物并没有得到上海居民的关注和重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海相关部门的对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应用方面推广力度不够。这也作为导致城市绿化中乡土植物利用率低的影响因素之一。
6.研究和总结城市绿化中乡土植物利用率影响因素
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出初步结论:
客观条件分析结果:建造时间对乡土乔木在城市绿化中有影响,绿化占地面积对乡土乔木利用率不产生影响。
现状:上海对于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情况有一定改善,但更倾向于在城市绿化中种植外来植物。
进一步分析:
主观上,设计者是决定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利用率高低的主体,其倾向性和审美能力在一定程度会影响着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利用率。
但设计者也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压制,其中包括对生态文明城市的判断标准是否涵盖对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社会层面当今人们对乡土植物的关注度和倾向性等。其次设计者也是政策引导和新闻宣传的受众,因此他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和国家对于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应用方面的重视度和倾向性。
因此分析乡土植物资源、对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的应用标准、政策引导是否是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利用率的影响因素。
6.1乡土植物资源匮乏
园林建设对外来植物的普遍选用,导致对乡土植物的需求量不大,消耗大量资金,人力,物力去短时间驯化外来植物,这制约了乡土植物的资源。[7]同时上海地史发育年轻,乡土植物自身给予设计师的选用比例少,往往最后达不到满意效果
6.2缺乏对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的应用标准
在上海城市公园和小区等城市绿化的评判上没有对本土植物在绿化应用的利用率的标准。
针对居住小区的绿化率的指标明确规定是不能够低于30%,针对各类公园的绿化率的指标明确规定是不能够低于65%,这仅仅对绿化覆盖面积有着明确的要求,但对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的应用目前没有建立标准。因而很多设计者也不重视认识当地乡土植物,更加追求用外来植物营造非时令美景。[8]
6.3政策对乡土植物在绿化应用的忽视
目前国家涉及到乡土植物在绿化应用的相关政策仅有2021年19日国办发的《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第六条:科学选择绿化树种草种。积极采用乡土树种草种进行绿化,审慎使用外来树种草种。
上海市则在2021年2月19日,上海市林业总站日前召开《主要乡土树种名录》讨论会,就主要乡土树种选择原则、推选方法和具体推选树种等方面展开了深入地探讨,并对制定符合上海立地条件的《主要乡土树种名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在这之前并未有明确的政策重视本土植物的应用。
问卷调查显示:
表二. 上海居民对城市绿化及乡土植物关注了解情况表
表二表明,大部分上海居民对于城市绿化关注度少,对乡土植物的了解程度也少,对于绿化中乡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的区分能力也较弱,仅有15.3%的上海人能做简单的区分。
图八
图八和图九表明,尽管上海居民对于城市绿化关注度少,对乡土植物的了解程度也少,但他们潜意识认为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由此说明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方面利用率低不在于人为偏见,而是人们对于乡土植物的忽视。尽管随着上海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上海对于乡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的知识普及工作是缺乏的,也近一步反应政策对乡土植物在绿化应用的忽视。
7.对提升乡土植物利用率的建议
7.1 建议
1.两者结合种植,区分规划,分为比较平常的路边本土植物以及专门规划的观赏性小花园种植外来植物,区为实用性以及观赏性价值两个区域。
2.根据小区区域大小,绿化面积大小,在乡土植物保护或更新的情况下,再植入些适合该小区外来植物。
3.为绿化设计者参与相关乡土植物运用价值的讲座,提高对乡土植物的正确认知
4.将乡土植物利用率标准纳入公园和小区等城市绿化的标准。
7.2展望
乡土植物为当地的野生植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也更容易生长和繁殖,起到调节生态平衡的关键作用,研究和维护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的应用情况和影响因素,能促进环境敏感区的恢复和保护;而且乡土植物本身具有丰富的人文底蕴,承载着和谐的社会关系,具有突出的地方文化优势。[9]
研究影响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情况还可以多地区的比较,本课题受到控制变量人为干扰因素,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进一步调查的影响因素还包括对于本土植物科技研究投入不足,科技能力不足的问题等。
本论文共选择了7个闵行区的样本进行分析,日后会增加各个区的样本,同样,从上述角度,更全面的分析。
8.参考文献
| 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n=7) | 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n=7) | 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n=7) | 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n=7) | 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n=7) | 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n=7) | 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n=7) | 
| 非标准化系数 | 非标准化系数 | 标准化系数 | t | p | VIF | |
| B | 标准误 | Beta | t | p | VIF | |
| 常数 | 0.33 | 0.034 | - | 9.607 | 0.000** | - | 
| 绿化占地面积(万平方米) | -0.003 | 0.008 | -0.17 | -0.386 | 0.715 | 1 | 
| R 2 | 0.029 | 0.029 | 0.029 | 0.029 | 0.029 | 0.029 | 
| 调整R 2 | -0.165 | -0.165 | -0.165 | -0.165 | -0.165 | -0.165 | 
| F | F (1,5)=0.149,p=0.715 | F (1,5)=0.149,p=0.715 | F (1,5)=0.149,p=0.715 | F (1,5)=0.149,p=0.715 | F (1,5)=0.149,p=0.715 | F (1,5)=0.149,p=0.715 | 
| D-W值 | 2.275 | 2.275 | 2.275 | 2.275 | 2.275 | 2.275 | 
| 因变量:乡土乔木利用率 | 因变量:乡土乔木利用率 | 因变量:乡土乔木利用率 | 因变量:乡土乔木利用率 | 因变量:乡土乔木利用率 | 因变量:乡土乔木利用率 | 因变量:乡土乔木利用率 | 
| * p<0.05 ** p<0.01 | * p<0.05 ** p<0.01 | * p<0.05 ** p<0.01 | * p<0.05 ** p<0.01 | * p<0.05 ** p<0.01 | * p<0.05 ** p<0.01 | * p<0.05 ** p<0.01 | 
| 对自己小区绿化植物的关注度 | 对自己小区绿化植物的关注度 | |
| 完全没有关注 | 略有关注,但具体不大清楚 | 基本了解公园树木的名称 | 
| 27 | 152 | 22 | 
| 认为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的重要程度 | 认为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的重要程度 | |
| 一般,没什么感觉 | 比较重要 | 很重要 | 
| 65 | 111 | 31 | 
| 对乡土植物和外来植物的了解程度 | 对乡土植物和外来植物的了解程度 | |
| 完全没有了解 | 知道其基本概念 | 很感兴趣,有一定了解 | 
| 114 | 83 | 13 | 
| 是否能区分附近(自身居住或了解 | 的)小区公园的植物是否是乡土植物还是外来植物 | 的)小区公园的植物是否是乡土植物还是外来植物 | 
| 完全不能 | 模模糊糊,靠感觉与熟悉度 | 能做简单的区分 | 
| 81 | 96 | 32 |